数据中心可观测解决方案
NetInside IDC 全链路可观测方案:破解数据中心流量可视化难题
大型数据中心(IDC / DCN)承载企业核心业务、政企平台、数据库集群、虚拟化环境以及内部服务链路。
但随着云化、东西向流量增加、跨交换区路径复杂等因素影响,传统监控已无法满足“全链路、全流量、可回溯”的可观测要求。NetInside 提供基于旁路流量采集(零侵入)+ L2–L7 深度解析 + 多路径关联 + 故障回放的完整 IDC 可观测方案,让数据中心内部的全部东西向 + 南北向链路实时透明,并可对关键交换区间进行性能基准化。
产品适用(Product Applicable)
金融机房
政企 IDC / 私有云
运营商数据中心
企业多机柜、多交换区的统一监测
数据中心典型痛点(IDC Problems)
东西向流量不可见
多设备厂商混合环境
多系统同时运行,故障定位链路长
链路跨交换区,路径性能不透明
重大事件不可复盘
解决方案框架(IDC Solution Overview)
多交换区旁路采集
L2–L7 深度协议解析
多路径性能关联
全链路故障回放
核心能力(IDC Core Capabilities)
东西向流量可视化
IDC 内部 API 性能趋势
多租户 / 多区域可观测
负载均衡器后的真实访问统计
分布式数据库性能分析
跨交换区业务路径分
典型应用场景(IDC Use Cases)
机柜间访问变慢
UAT / 灾备切换性能验证
私有云服务 API 不稳定
跨 IDC 的链路质量监测
- 延迟曲线
- 运营商差异
- 上下行不一致
- 跨区 API 调用抖动
负载均衡后端节点异常
部署模式
多元部署模式适配全场景需求,兼顾灵活扩展与安全可控
单 / 多 IDC 适配不同业务规模部署
跨 IDC 分布式联邦部署提升协同效率
全离线部署保障高安全需求场景
云 + IDC 混合部署兼顾扩展与安全
成功案例

互联通

鹏博士

世纪互联

移动研究院

中国信通院

北京邮电大学

中国政法大学

外交学院

北京科技大学

北京外国语大学

公安大学

中央民族大学
技术问答&FAQ:
1|产品采用何种工作模式,是否会影响现有网络链路稳定性?
答:采用无源旁路分流模式,无需改动现有网络架构,不介入业务数据传输链路,对生产链路零负载、零干扰,保障网络持续稳定运行。
2|产品支持哪些流量采集输出方式,适配不同分析设备需求?
答:支持 SPAN、RSPAN、ERSPAN 等镜像模式,可提供光口、电口等多类型接口输出,兼容全流量分析、安全检测等各类后端分析设备的接入需求。
3|产品能否适配不同速率的网络环境,满足多样化带宽需求?
答:兼容 1G/10G/25G/40G/100G 等多种速率规格,可灵活适配企业局域网、数据中心、骨干网等不同带宽场景的流量采集需求。
4|产品在流量过滤与分流方面具备哪些灵活配置能力?
答:支持基于 VLAN、MAC 地址、IP 地址、端口等维度的精准流量过滤与分流,可按需分发特定流量至对应分析设备,提升后端分析效率。
5|产品的硬件稳定性与可靠性如何保障,适配长期运行需求?
答:采用工业级硬件设计,支持 7×24 小时连续运行,具备过温、过压保护功能,可适应机房等复杂环境,保障长期稳定的流量采集服务。
6|产品是否支持与 NetInside 其他可观测产品联动,形成完整解决方案?
答:完全兼容 NetInside 全流量可观测平台、异常流量分析等系列产品,可提供纯净、稳定的原始流量输入,配合后端产品实现流量采集 - 分析 - 可视化的全流程闭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