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经理 139-1125-4478 support@netinside.com.cn

数据中心可观测解决方案

异常流量分析

NetInside IDC 全链路可观测方案:破解数据中心流量可视化难题

 

大型数据中心(IDC / DCN)承载企业核心业务、政企平台、数据库集群、虚拟化环境以及内部服务链路。
但随着云化、东西向流量增加、跨交换区路径复杂等因素影响,传统监控已无法满足“全链路、全流量、可回溯”的可观测要求。

NetInside 提供基于旁路流量采集(零侵入)+ L2–L7 深度解析 + 多路径关联 + 故障回放的完整 IDC 可观测方案,让数据中心内部的全部东西向 + 南北向链路实时透明,并可对关键交换区间进行性能基准化。

产品适用(Product Applicable)

金融机房

政企 IDC / 私有云

运营商数据中心

企业多机柜、多交换区的统一监测

数据中心典型痛点(IDC Problems)

东西向流量不可见

 

  • 关键流量缺失:缺乏机柜间流量的监控。
  • 跨区性能不明:多交换机跨区链路性能无监控,内部链路异常难发现。

多设备厂商混合环境

  • 设备异构:IDC 由华为、H3C、Cisco 等多厂商设备组成。
  • 视角缺失:多厂商设备使监控无统一视角。

多系统同时运行,故障定位链路长

  • 故障场景:API 失败、数据库慢、应用超时时。
  • 定位困难:传统日志 / APM 难判断网络、虚拟化、数据库等环节故障。

链路跨交换区,路径性能不透明

  • 路径组成:IDC 跨区路径含汇聚交换机、核心交换机等多节点。
  • 影响放大:任一节点重传 / 抖动放大影响,路径性能不透明。

重大事件不可复盘

  • 信息缺失:机房故障缺乏精准请求记录、会话级证据等关键信息。
  • 复盘障碍:关键信息缺失,事后无法追查责任与根因。

解决方案框架(IDC Solution Overview)

f

多交换区旁路采集

支持以下部署模式无需改动现有部署

  • SPAN、RSPAN、ERSPAN
  • TAP 光分路器
  • 核心 / 汇聚 / 接入交换机采集
  • VPC Traffic Mirror

 

L2–L7 深度协议解析

可解析以下各种协议:

  • TCP/IP、HTTP/HTTPS
  • RPC / 微服务流量、数据库协议
  • 负载均衡后的真实后端访问
  • 东西向访问、多租户流量

多路径性能关联

实现位置数据分析:

  • 机柜之间延迟
  • 交换区之间时延/抖动/丢包
  • 链路重传定位
  • 上下游微服务链路性能分析
  • DB 针对 API 调用的关联分析

全链路故障回放

多场景都可恢复:

  • TCP 会话、HTTP API 调用
  • SQL 请求、异常流量
  • 故障时刻的访问序列

核心能力(IDC Core Capabilities)

东西向流量可视化

  • 链路维度:延迟、重传、抖动、失败率、流量趋势
  • 适用环境:微服务、虚拟化、容器环境

IDC 内部 API 性能趋势

  • 适合场景:私有云 API、管理接口、控制面流量、批处理系统
  • 定位维度:API 抖动、RPC 链路异常、下游微服务耗时高

多租户 / 多区域可观测

  • 适用场景:多业务租户、多部门独立系统、私有云流量隔离
  • 能力:租户性能独立分析

负载均衡器后的真实访问统计

  • 识别维度:LB→后端服务器、节点不均衡、节点延迟高、节点失败率增

分布式数据库性能分析

  • 分析维度:SQL 网络耗时、节点同步延迟、分片性能差异

跨交换区业务路径分

  • 异常识别:路径延迟升高、交换机丢包多、路径绕行延迟增

 典型应用场景(IDC Use Cases)

机柜间访问变慢

  • 机柜网络抖动
  • 汇聚交换机丢包
  • 高峰期 RTT 增加
  • 链路重传出现

UAT / 灾备切换性能验证

  • 冷 / 热站切换验证
  • 流量迁移路径检查
  • 多路径可用性验证

私有云服务 API 不稳定

  • 下游数据库慢
  • 容器节点负载高
  • 交换区重传率高
  • 多路径负载不均

跨 IDC 的链路质量监测

  • 延迟曲线
  • 运营商差异
  • 上下行不一致
  • 跨区 API 调用抖动

负载均衡后端节点异常

  • 节点延迟高
  • 节点 QPS 异常
  • 服务器响应差异

部署模式

多元部署模式适配全场景需求,兼顾灵活扩展与安全可控

单 / 多 IDC 适配不同业务规模部署

提供单 IDC 集中化低成本运维低延迟方案适配小规模企业,多 IDC 多交换区分布式采集方案助力大型连锁物流全域监控。

跨 IDC 分布式联邦部署提升协同效率

支持跨 IDC 分布式联邦部署,借多 IDC 协同打破地域壁垒,实现数据分布式处理共享,提升系统可靠性与业务协同效率,适用于跨区域运营及金融联合风控场景。

全离线部署保障高安全需求场景

针对金融、政企等高安全需求场景,支持全离线部署,数据存储处理全程脱离公网,规避网络攻击与数据泄露风险,保障核心业务安全。。

云 + IDC 混合部署兼顾扩展与安全

提供云 + IDC 混合部署方案,通过技术深度融合云端弹性资源与本地 IDC 稳定架构,兼顾业务扩展性与数据安全性,助力企业成本可控下实现灵活扩容与创新迭代。

成功案例

互联通

鹏博士

世纪互联

移动研究院

中国信通院

北京邮电大学

中国政法大学

外交学院

北京科技大学

北京外国语大学

公安大学

中央民族大学

技术问答&FAQ:

1|产品采用何种工作模式,是否会影响现有网络链路稳定性?

:采用无源旁路分流模式,无需改动现有网络架构,不介入业务数据传输链路,对生产链路零负载、零干扰,保障网络持续稳定运行。

2|产品支持哪些流量采集输出方式,适配不同分析设备需求?

:支持 SPAN、RSPAN、ERSPAN 等镜像模式,可提供光口、电口等多类型接口输出,兼容全流量分析、安全检测等各类后端分析设备的接入需求。

3|产品能否适配不同速率的网络环境,满足多样化带宽需求?

:兼容 1G/10G/25G/40G/100G 等多种速率规格,可灵活适配企业局域网、数据中心、骨干网等不同带宽场景的流量采集需求。

4|产品在流量过滤与分流方面具备哪些灵活配置能力?

:支持基于 VLAN、MAC 地址、IP 地址、端口等维度的精准流量过滤与分流,可按需分发特定流量至对应分析设备,提升后端分析效率。

5|产品的硬件稳定性与可靠性如何保障,适配长期运行需求?

:采用工业级硬件设计,支持 7×24 小时连续运行,具备过温、过压保护功能,可适应机房等复杂环境,保障长期稳定的流量采集服务。

6|产品是否支持与 NetInside 其他可观测产品联动,形成完整解决方案?

:完全兼容 NetInside 全流量可观测平台、异常流量分析等系列产品,可提供纯净、稳定的原始流量输入,配合后端产品实现流量采集 - 分析 - 可视化的全流程闭环。

网深科技

我们在政府、金融、电信、大型企业、互联网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拥有大量的客户,积累了丰富经验,建立了完善高效的服务、管理体系!
联系我们